饲料大年:新希望六和收购四家饲料企业、海大、正邦饲料扩张箭在弦上、唐人神研发饲料新产品
2020下半年,饲料价格已经过多轮涨价,饲料企业盆满钵满。而接下来一年想必将会出现收购兼并、产能扩张等局面。目前正邦、海大等均准备大举扩张,而饲料一哥新希望则采取收购模式......2021,饲料行业看点十足。
新希望收购江苏苏欣缘100%股权和张家界新瑞星70%股权
一个多月以来,新希望六和已出手收购四家饲料企业。
2021年1月25日晚,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希望六和)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审核通过“关于收购江苏苏欣缘饲料有限公司100%股的议案”以及“关于收购张家界新瑞星饲料有限公司70%股 权的议案”,其中标的江苏苏欣缘100%股权的收购价款为2560万元、张家界新瑞星70%股权的收购价为4200万元。这是继2020年12月初收购两家饲料企业(河南牧鹤饲料和浙江海皇生物)后,新希望再次收购两家饲料公司。
其中,张家界新瑞星和浙江海皇生物均是特种水产饲料企业,江苏苏欣缘和河南牧鹤饲料则为生猪饲料企业。短短一两个月,新希望六和接连公布收购4家饲料厂,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此次接连收购饲料企业,是新希望六和“做强饲料”一个战略。此前,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近年来在大力发展养猪的同时,并未放弃对饲料的发展。饲料业务的营收、毛利率、净利都在逐年提升。公司在中长期战略中,仍然会加大对饲料业务的发展。
据悉,2020年新希望六和饲料业务预计全年外销量超过1700万吨,同比去年增长接近20%,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加上内销量后的总量将接近2400万吨(尚未发布公告核实),预计将是行业里第一个年总销量突破两千万吨的企业。
张家界新瑞星饲料有限公司财务报表
图片
杭州海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
图片
唐人神2020年预计净利9亿-11亿增长344.76%-443.6% 创新推出液体发酵教槽料
1月26日,唐人神(002567)近日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业绩同向上升。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9亿元-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4.76%-443.60%;基本每股收益0.9918元/股-1.2121元/股。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生猪出栏102.44万头、饲料销量约490万吨,业绩变动主要原因如下:
1、始终坚持“饲料、养猪、肉品”三大产业的全产业链经营战略,秉持“小总部、大产业、全产业链”的经营思路,做大做强饲料、养猪、肉品三大产业。
2、坚持“生态发展、事业合伙、价值分享、共同成长”的理念,推行事业合伙人制度,激发组织活力,提升各级员工工作积极性。
3、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大胆创新,在生猪养殖、饲料营养等方面形成了核心竞争技术。养猪技术方面,公司引进了新丹系种猪,实现育种体系的迭代升级;公司摸索建设完成了楼房养猪基地,解决了楼房养猪的通风、环保、防疫等技术难题;公司与院士专家团队合作,开发了基因选育、健康评估、远程诊断等智能养猪系统;饲料营养方面,公司掌握了行业领先的酶解、发酵、发芽技术,创新推出液体发酵教槽料(口口乳)与固体生物发酵饲料等生物饲料产品。
正邦科技拟参投基金以新建或收购生猪养殖与饲料加工企业
正邦科技近期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正邦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不超过6.66亿元的自有资金参与设立广东恒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工商核名为准,“合伙企业”或“基金”),作为该基金的有限合伙人。
据悉,该基金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出资比例: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33.30%;江西正邦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66.60%;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普通合伙人)为0.10%。投资方向为公司在广东省内拟新建或收购的生猪养殖与饲料加工企业。
此外,公司本次对外投资,一方面可以通过借助专业机构的经验和资源,更好的发挥司的品牌、规模、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等优势,完善产业链、拓展公司主营业务;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寻求优质资源,服务于公司未来战略布局。
海大集团去年净利预增5成 正积极加快饲料产能扩张
1月15日晚间,海大集团(002311.SZ)披露业绩预告,各板块业务实现全面增长。目前公司正加快通过自主新建和收购/租赁等并购投资方式积极加快饲料产能扩张,记者从一接近公司人士处获悉,主要是为了未来战略规划做产能布局。
根据业绩快报,2020年海大集团实现营收约604.84亿元,同比增长27.03%,归母净利约25亿元,同比增长51.61%。报告期内,公司饲料、种苗、动保、生猪养殖等各业务板块均保持全面增长。公司在公告中表示,2020年受各种经营不确定性影响饲料行业中小企业加速退出、头部优秀企业快速规模扩张,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记者注意到自2020年下半年起,作为饲料行业重要原料的玉米、豆粕等大宗商品价格一路走高。但从海大集团披露的数据来看,似乎并未受多大影响。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饲料行业内的定价模式是成本加成。业内在这种定价模式上,原材料成本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转嫁给下游(养殖户)。此外,对于海大这种大型饲料公司,更能通过规模效应和开展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把控成本,减少冲击。